企业不大,专利不少。客人一进门,首先看到的不是发财树,而是一面满满的专利墙。再小的企业都有一面专利墙,这是笔者最近走访了多家惠州企业之后发现的一个可喜现象。
位于博罗县石湾镇的惠州市艾宝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PET塑料瓶胚生产企业。公司不大,厂房仅8600平方米,去年营收3500万元,外表看上去也不起眼,但企业却拥有59项专利。一走进公司,首先看到的就是公司的产品和墙上贴的一张张专利证书,连通往二楼的楼梯过道上贴的都是专利证书,让笔者颇为震惊。
无独有偶。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的bwin必赢,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墙的专利证书,还有各种检测认证合格证书,以及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牌子。
而在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的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,成立短短6年时间,公司获得的专利证书已经贴满整整一面墙,数量之多让人不由得赞叹。企业负责人介绍,专利墙上的专利只是其中一小部分,该公司自行研发专利约450项,是国内微型电池领域拥有最多专利的公司。
中小企业喜欢将专利“上墙”,惠州的龙头企业、“链主”企业专利墙则更为壮观,让人印象深刻。
走进德赛西威惠南工业园,这里拥有国家级实验中心、智能网联研发中心,展厅的专利墙上各种专利证书整齐排布,“创新的底色是倔匠”几个字格外显眼。十多公里外的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,一楼大堂展厅里,各种专利证书放满了整整两面墙,映衬出公司“苦练内功、技术立业”的企业文化。
为什么企业纷纷将专利“上墙”,愿意将专利亮出来?
创新能力强不强,就看企业专利墙。专利证书是“硬科技”,是一个企业研发实力的最好证明。摆在最显眼的位置,企业的实力一目了然、不言自明。专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。艾宝特从一家小公司,到成为可口可乐、巴罗克、元气森林等知名品牌供应商,靠的就是自身拥有核心专利技术。目前,艾宝特已经跻身食品行业塑料瓶装饮品包装细分领域的第一梯队。
智电伟联由于拥有核心技术,从靠“刷脸”找客户到各界朋友推荐,再到客户慕名上门来访。目前客户群中世界500强客户有2家,国内前十充电桩都在客户目录中,知名车企客户配套有5家。
微电新能源成立短短几年时间,就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,钢壳纽扣电池出货量全国第一、全球第二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单项冠军”。
专利意味着技术的突破。在市场竞争中,中小企业有了核心专利,就相当于有了“撒手锏”。一方面,可以加快企业的研发创新,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;另一方面,专利也是企业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的有效手段,深挖企业技术“护城河”,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再有一个就是,中小企业或多或少都面临“融资难”“融资贵”问题。导致这一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企业缺少抵押物,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贷款。这个时候专利就起作用了,同等条件下,有专利、有技术的企业往往可以优先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。而一些金融机构也专门推出金融产品,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贷款,企业不仅可以获得贷款,还能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。
满墙专利证书成为企业的“标配”,这个可喜现象反映出企业重视专利、知识产权在惠州已经蔚然成风。企业不管大小,纷纷加大研发创新,追求在自身领域掌握核心技术。换句话说,这一面面专利墙的背后,不仅是企业立足行业的独门秘“技”,更是“惠州制造”迈向“惠州智造”的重要抓手。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。企业有专利自然是好事,但是要申请一件专利并不是容易的事情。对于企业来说,技术是发展的基础,要树立“技术立业”思维,更加注重利用专利导航和布局支撑技术研发创新,敢于突破“卡脖子”的技术难点,聚焦主业持续做精做专,引领企业做大做强。
笔者走访发现,重视专利的企业,老板往往是技术出身,不说是“技术大拿”,起码也是懂点技术。正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现了新工艺,有了新想法,经过研发,形成新的技术成果通过申请专利获得授权得到保护,进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日前出台的《惠州市贯彻落实〈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〉的工作方案》提出,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,到2025年,我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件,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达22.3%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.85件。
知识产权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。要充分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,加大政策、资金扶持力度,对知识产权的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管理、服务给予“全链条”扶持,不断优化创新环境。围绕产业发展需求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,提升惠州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。积极培育良好创新生态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增强发展后劲,让企业的专利墙上专利越来越多,让更多创新型企业在惠州茁壮成长。
来源:惠州日报